花钿委地无人收,
翠翘金雀玉搔头。
若无金堆翠玉砌,
哪得繁花添锦绣!
这个八月注定与宫廷大剧有不解之缘
继《延禧攻略》之后
一部《如懿传》以燎原之势
再度占据头条
沿袭《甄嬛传》的华丽宫廷风
养心殿的螭头香动
慈宁宫的庄严宝相
雍和宫的幽婉持重
储秀宫的诗情画意
……
随便一帧画面
从置景道具到服化仪态
都华丽的让人窒息
而剧中十二妃自成风景
翡翠珠宝功不可没
以顶配版的如懿为例
乍一看似乎都差不多的珠宝
其实全是制式讲究
朝冠、金约、领约、耳饰、朝珠
……
参仿《大清会典》
谨遵清朝礼制
一派“皇家气象”
▲
乾隆帝嫡妻
富察氏
孝贤纯皇后朝服像
朝 冠
皇后朝冠
▽
以皇太后、皇后朝冠为例:
冬用薰貂,夏用青绒
顶上三层,每层都累金凤
凤上各饰二十颗小珍珠
上衔一颗大珍珠
朱纬上缀七只金凤
每只金凤缀九颗大珍珠
二十一颗小珍珠、一颗猫睛石
后饰一只金翟
金翟上缀一颗猫睛石
十六颗珍珠
翟尾垂珠
珠串未端缀珊瑚
冠后护领垂两条明黄绦
未端缀宝石
领 约
“领约”是一种类似项圈的饰物
在清代官方服饰制度里
是最高等级的礼服“朝服”配套饰物
▲
乾隆生母
雍正的孝圣宪皇后
脖子上红色圈就是领约
金 约
金约戴在额头
做发箍之用
会在朝冠下沿露出一条边
同样有后垂的装饰珠串
以镂雕的金云纹
镶饰的珠宝数目
及垂挂珠的形制
区分地位高低
皇太后、皇后的金约后垂珍珠五串
以青金石等作为节点
将珍珠分为上下两段
谓之五行二就
贵妃三行三就
妃嫔三行二就
依次递减
吉 服 冠
《大清会典》规定:
女吉服冠不分冬夏
均为薰貂皮制,缀朱纬
上至皇太后
下至七品命妇的帽
除冠顶珠宝有所不同外
其他制度均相同
皇太后,皇后,皇贵妃,贵妃
冠顶镶东珠
福晋等用红宝石
一品命妇用珊瑚
朝 珠
后妃常戴三盘朝珠
一盘正佩胸前
其余两盘交叉于胸前
由左右肩斜挂至肋下
▲
崇庆太后画像
朝珠的圆珠数量和形式是固定的
唯有材质可区分身份与等级
皇太后、皇后可佩戴珍珠朝珠
皇贵妃以下至妃位
均为蜜珀朝珠一盘
珊瑚朝珠两盘
嫔位以下为珊瑚一盘
蜜珀两盘
钿 子
众妃受宠程度全在一顶钿子上
以细丝、藤丝编成帽架
镶嵌宝石珠翠
固定在盘发之上
极尽华贵
耳 饰
清朝珠宝手工工艺堪称美学巅峰
不仅糅合前朝经验
还开始与西方精美制作工艺交融
以耳饰为例
黄金、珍珠、翡翠三种珍贵材质结合
贵气不失清雅
常以吉祥纹样寄托美好寓意
史料记载
乾隆四十年选秀女时曾说:
旗妇,一耳戴三钳
耳钳即“耳环”
一耳穿三孔戴三钳
称为“一耳三钳”
是清代满族妇女的耳饰佩戴习惯
亦以此区分身份等级
穿朝服时
皇后所戴耳环各镶三颗东珠
妃嫔只能戴嵌一对珍珠
戒 指
清宫旧藏的戒指以黄金为指环
多镶嵌珍珠、彩宝等天然宝石
《如懿传》中可见
如懿十分钟爱戒指
独爱翡翠戒指~
手上戴着翡翠镶嵌的指环,十分引人瞩目
如此良心的佩饰,实在不多~~
玉 石
雕琢复雕琢,片玉万两金
在古人心中
“宁为玉碎”的民族气节
“化为玉帛”的友爱风尚
“润泽以温”的君子品德
“瑕不掩瑜”的清正纯廉
“修身养性”的养生保健
均可由玉石诠释
《如懿传》更频频出现
首发剧照中
周迅饰演的如懿在案前独弈
左手腕戴一只玉镯
种水俱佳
将人衬得越发娇俏美好
翡翠玉镯松松环在腕间,
越发衬得素手纤纤,气质文雅
手镯也经常作为定情信物,
让人不由想到那句,
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,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
何其浪漫唯美~~
一枚鸽子蛋翡翠戒指
彰显贵妃的雍容华贵
花钿委地无人收,翠翘金雀玉搔头
中国皇家珠宝的美
从古诗词,到绘画
再到热播剧
一直以高贵典雅的特质令人着迷
于心而言
这不仅是一份传承
更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敬畏和信仰
庆幸的是越来越多国人正将目光投来
关注千年荣耀和祖先智慧
这才是现代中国珠宝文化
该留给后世的姿态
———— / END / ————
—如果喜欢,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—
我们一起不负美好时光~